《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译文: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翻译:灯火灿烂,今天晚上夜消禁,铁锁开启,任人通行。马儿飞驰而去,扬起尘土,明月好像是在跟随着行人。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注释:①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
《正月十五夜灯》古诗翻译:家家户户出门游乐观灯、处处灯火明亮,正月十五的长安热闹非凡。宫中许多歌舞艺伎共同舞蹈,此时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
译文:正月十五之夜,到处灯火灿烂。城门打开铁锁,红光辉映石桥。马蹄踏过处,尘土飞扬。歌女花枝招展。边走边唱《梅花落》。禁卫军特许通宵欢庆,计时器不要紧催天亮。
出自唐代诗人张祜《正月十五夜灯》,原文: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译文: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
原文:《正月十五夜》【作者】苏味道 【朝代】唐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是唐代苏味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的字面意思:灯光连成一片好像树上银白的花朵,城河桥上,灯如繁星,关锁尽开,任人通行。马蹄飞扬暗中带起尘土,明月当空似乎在追随行人。
《正月十五夜》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作者】苏味道 【朝代】唐《正月十五夜》注音:huǒ shù yín huā hé , xīng qiáo tiě suǒ kāi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àn chén suí mǎ qù , míng yuè zhú rén lái 。
1、正月十五夜灯拼音版注音如下:qian men kai su wan deng ming , zheng yue zhong xun dong di jing.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2、《正月十五夜灯》注音及翻译,如下所示: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qiān mén kāi suǒ wàn dēng míng ,zhèng yuè zhōng xún dòng dì jīng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3、zhēng yuè shí wǔ yè dēng 正月十五夜灯 qiān mén kāi suǒ wàn dēng míng , zhēng yuè zhōng xún dòng dì jīng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4、正月十五夜灯出自唐代诗人张祜《正月十五夜灯》,原文: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译文: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
5、正月十五夜灯古诗带拼音如下:huǒ shù yín huā hé ,xīng qiáo tiě suǒ kāi 。àn chén suí mǎ qù ,míng yuè zhú rén lái 。yóu jì jiē nóng lǐ ,háng gē jìn luò méi 。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之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正月十五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点花灯、吃元宵。元宵节的习俗活动其实是比较多的,因为这个节日十五历史比较悠久,人们都非常的重视,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也有不同的习俗和活动,但吃元宵、点花灯基本是千家万户都要做的。
该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诗的首联总写节日气氛:彻夜灯火辉煌,京城驰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
此夜为特殊之夜,万家灯火夜,人月两团圆,历代文人雅士为这个夜晚增添了许多浪漫的色彩。比较著名的一首诗是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正月十五夜 [ 唐 ]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正月十五的由来是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之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正月十五一般指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