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但竹笋在此时尚未生长。孟宗在竹林找不到竹笋,于是悲哀叹息,但此时竹笋却因此而长出来,令孟宗能收割并给母亲吃。人皆认为是孟宗至孝感动上天,竹笋才会在此时长出来。
“”是二十四孝故事之十六。孟宗哭竹讲的是孟宗年幼的时候父亲离开了人世间。母亲又多病,孟宗不知道该怎么办,跑到竹林里抱着竹子哭诉心中的痛苦。
“孟宗哭竹生笋”是二十四孝故事之十六。后人有诗云: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据《三国志》《吴书·孙晧传》记载:“除为监池司马。自能结网,手以捕鱼,作鲊寄母。
哭竹求笋”是二十四孝里的故事,传说三国时代孟宗的母亲喜欢吃笋,冬天里竹子不生笋,孟宗便到竹林里去叹息哀求,笋便生出来。
1、孟宗无计可施,因为当时的季节得不到竹笋,于是前往竹林,抱竹而哭。哭泣的原因,就是一个孝子不能满足老母的心愿而难过。然而,“孝感天地”,孝子的纯孝感动天地,不久地面裂开,长出数支竹笋。
2、有一年,孟母突然病了,病情日益严重,饭食难以下咽,盂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孟母原本爱吃清新鲜嫩的竹笋,如今身在病中,跟孟宗唠叨着,说想吃笋煮的羹汤之类的食物。
3、《哭竹生笋》讲述了三国时孝子孟宗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七则故事。[吴]孟宗,字恭武,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月思笋煮羹食。宗 哭竹生笋 无计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
4、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为二十四孝故事之十六。孟宗哭竹讲的是孟宗的一片孝心都感动了天地,让竹笋冬天破土,让老母立刻康复。可见孟宗是多么的孝顺。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
5、成语哭竹生笋的故事 三国时期,在吴国有一个叫孟宗的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家里失去了男丁,所以生活比较困苦。即使如此,他的母亲仍然想方设法让他念诗书,学礼仪,鼓励他结识一些读书人,以便将来出人头地。
1、孟宗是三国时期人,是吴国大臣。 孟宗于东汉末年出生于孝昌县周巷镇青山口。十七岁那年,因孝母哭竹生笋而名闻海内外。少从南阳名士李肃学习,性格仁孝。起家骠骑军吏,迁监池司马,拜吴县令,得到丞相陆逊赏识。
2、哭竹求笋”是二十四孝里的故事,传说三国时代孟宗的母亲喜欢吃笋,冬天里竹子不生笋,孟宗便到竹林里去叹息哀求,笋便生出来。
3、古时武汉长春观东边一片竹林,传说《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这里一直有个孟宗祠。“”的时候就毁坏了,至今未建。《二十四孝》原文:晋孟宗,少丧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