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归类 6 止血药(止血的中药)

2023-10-23 12:51:06 体育信息 admin

中药归类(6):止血药

(4)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纤溶酶)的活性:如白及、大蓟、小蓟、地榆、艾叶、仙鹤草。止血药中的三茜草、蒲黄等既有促进血凝的一面,也有促使血块溶解作用,这说明其功能兼具止血与活血祛瘀功能,有利于止血而不留瘀。

可以止血的中草药有哪些

仙鹤草、棕榈收敛止血。5: 可用于治疗痈疮肿毒的有:仙鹤草 地榆 茜草 大蓟 白及。6 : 这些长于止血的中草药各自的特点介绍:白及 味涩质粘腻,善入肺经可敛气平喘渗痰。

槐花 [性味]苦、寒。[功用]凉血止血:本品为治疗便血的常用药,用于大肠湿热引起的痔出血、便血、血痢及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用法]10克~25克。止血宜炒炭用。大蓟 [性味]甘、苦、凉。

血余炭 血余炭是人为发制成的炭化物,各地均有,收集头发,除去杂质,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凉。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胃经。

为大家介绍一些止血的药材

其实许多的中药药材都是可以帮助我们起到止血作用的,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止血的药材。

小蓟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常用止血药有白及、血余、仙鹤草、三侧柏叶、艾叶、地榆、槐花、大、小蓟、白茅根、紫珠草、茜草等。

白及 白及,中药名,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每年9~10月当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千。

白及 白及这种药材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当然,白及这种药材可以治疗的疾病也是非常多的,尤其是白及的收敛止血效果更是非常好的,对于我们人体的一些外伤的治疗效果非常不错。白及,中药名,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中草药 小蓟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什么中药有良好的止血或凝血功效?

1、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药理作用】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止血(促凝血)①缩短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②三七止血活性成分:三七氨酸;③三七氨酸加热易被破坏,三七止血宜生用。

2、艾叶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夏末花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生用,捣绒或制炭用。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3、三七散瘀止血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挖,去尽泥土,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晒干,生用或研细粉用。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4、中草药 小蓟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5、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梢和叶。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等症状,适当的服用侧柏叶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止血。

6、[功用]凉血止血:本品为治疗便血的常用药,用于大肠湿热引起的痔出血、便血、血痢及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用法]10克~25克。止血宜炒炭用。大蓟 [性味]甘、苦、凉。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