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今天咱们来挖个远古巨坑,聊点比你爷爷的爷爷还要古早的足球故事。时光机调到1919年,那年头,别说直播了,连收音机都还没普及呢,想看球?那得是真爱粉,得亲自跑到场子边上扯着嗓子喊。咱们要聊的,就是那一届在巴西举办,堪称“史诗级内卷”的南美足球锦标赛,也就是今天美洲杯的前身——1919美洲杯的冠军到底是谁!
先给大伙儿普及一下当时的背景板。那会儿的美洲杯,参赛队伍不像现在这么“人丁兴旺”,就四个扛把子:东道主巴西、卫冕冠军乌拉圭、探戈军团阿根廷,还有个“重在参与”的智利。赛制也简单粗暴,就是个单循环小组赛,大家互相“约架”一场,积分更高的直接捧杯回家,连个决赛的剧本都懒得写。是不是听着就觉得有点草率?别急,生活总比剧本更 *** ,命运的齿轮咔咔作响,一场惊天动地的“加时赛”正在酝酿中。
比赛在里约热内卢的拉兰热拉斯球场开打。东道主巴西队,那叫一个猛啊,上来就给智利队上了一课,6-0,直接把人家打得找不着北。那场面,估计智利门将的手套都快抡冒烟了。接着,巴西队又碰上了老冤家阿根廷,那场比赛火药味十足,最终巴西3-1拿下,两连胜到手,冠军奖杯仿佛已经在向他们招手了。桑巴军团的球迷们已经开始提前开香槟,觉得这波稳了,冠军简直是囊中之物。
然而,足球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巧克力是什么味的。另一边的乌拉圭,作为卫冕冠军,也不是来旅游的。他们也是一路过关斩将,同样取得了2胜。于是,在小组赛最后一轮,巴西和乌拉圭狭路相逢。这本该是决定冠军归属的“天王山之战”,结果你猜怎么着?两队踢了个2-2平!这下好玩了,算算积分,巴西和乌拉圭积分、净胜球啥的都一毛一样,并列之一。这可咋办?那时候可没有点球大战这种时髦玩意儿,规则手册上也没写这种情况怎么处理。组委会的大佬们一合计,脑门一拍:“择日,再战!必须得分出个胜负!”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附加决赛就这么诞生了。
这下子,整个巴西都炸锅了。本来以为是手到擒来的冠军,现在还得跟乌拉圭再死磕一场。那气氛,简直比现在的双十一零点抢购还要紧张。决赛那天,整个里约热内卢万人空巷,所有人都涌向了球场,没票的也围在外面听声儿。这不仅仅是一场球赛,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荣誉啊!
当主角登场时,必须有BGM!巴西队这边有个王牌,一个真正的传奇人物,他的名字叫阿图尔·弗里登雷克(Arthur Friedenreich),外号“老虎”。这位哥们可是巴西足球的初代“球王”,据说他一生打进了1329个球,比贝利还多(当然这个数据有点争议,但足以说明他的牛掰程度)。他有着德国血统和非洲血统,一双绿色的眼睛,在球场上像猎豹一样敏锐,技术骚得不行,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爽文男主”。
决赛的哨声吹响,巴西和乌拉圭这两位“卷王”就开始了漫长的拉锯战。90分钟常规时间里,双方你来我往,攻防转换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但就是谁也敲不开对方的大门。比分一直是0-0,场上的球员累得气喘吁吁,场下的观众看得血压计都快爆了。按照当时的规则,如果90分钟打平,那就进入加时赛。可这加时赛,也不是咱们现在熟悉的30分钟,而是……你绝对想不到的,两个30分钟的加时赛!对,你没听错,总共要踢60分钟的加时!
于是,一场足球比赛,硬生生变成了马拉松耐力赛。球员们的体力被压榨到了极限,估计心里都在骂街:“这球是人踢的吗?”之一个30分钟加时赛过去了,比分依然是0-0。场上的球员们已经不是在跑了,有的人甚至是在“蠕动”。第二个30分钟加时赛开始,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比赛要以平局收场,大家明天再来一场的时候,那个男人站了出来!
比赛进行到第122分钟(也有记录说是129分钟,反正是第二个加时赛),巴西队的“老虎”弗里登雷克,在禁区内接到队友内科(Neco)的传球,用他那神奇的脚法,一脚劲射,皮球应声入网!球进了!1-0!整个拉兰热拉斯球场瞬间被引爆,欢呼声几乎要把天花板掀翻。人们拥抱、尖叫、哭泣,释放着压抑了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情绪。这个进球,是金子般的绝杀!
乌拉圭队虽然拼尽了全力,但在最后的时间里也无力回天。当终场哨声响起时,整场比赛已经进行了150分钟!我的天,150分钟啊!现在球员踢个90分钟加30分钟加时都得抽筋,这帮远古大神直接干了两个半小时的对抗,简直是铁人。这场比赛也因此成为了美洲杯历史上,乃至世界足球史上耗时最长的决赛,没有之一。
凭借弗里登雷克的这粒“黄金加时绝杀”,巴西队1-0战胜了强大的乌拉圭,历史上之一次捧起了南美足球锦标赛的冠军奖杯。这是桑巴足球的之一个重要国际冠军,为日后成为“足球王国”奠定了最初的基石。弗里登雷克一战封神,成为了巴西全国的英雄,他的“老虎”之名响彻南美。而那场150分钟的鏖战,也成为了足球史上永恒的经典,一个关于意志、汗水和荣耀的传奇故事。话说回来,踢150分钟,他们那会儿的球鞋是啥材料做的?铁打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