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吼,各位看官、吃瓜群众、火箭队老粉新粉们,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个话题可有点意思,一上来就直击灵魂拷问:“火箭队核心被剥夺球权是哪一年?”这问题一抛出来,相信不少兄弟姐妹的脑子里,之一个蹦出来的名字肯定是咱们大名鼎鼎的“登哥”——詹姆斯·哈登!毕竟,在休斯顿的那几年,哈登和“球权”这俩词儿,简直就是一体两面,形影不离,说他俩是“锁死CP”那都算保守了。
话说回来,提到哈登在火箭队的核心地位,那简直是稳如老狗,雷打不动。从他2012年空降航天城开始,到他后来的MVP赛季,火箭队的进攻体系就一个字——“登”。什么“魔球理论”、什么“无限单打”,那都是围绕着他那颗七窍玲珑球展开的。他就是那个手握无限开火权、无限组织权的“球权皇帝”,场均出场时间里,球在他手里转悠的时间,那绝对能让其他控卫看了都得“眼红心跳血压飙升”。那时候,火箭队的节奏,哈登说了算;火箭队的战术,哈登说了算;甚至连对手教练赛前布置,之一条肯定也是“防死哈登”。你说这样的核心,能轻易被“剥夺球权”?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比登天还难。
但是,凡事总有但是。篮球世界嘛,剧情总是跌宕起伏,让人意想不到。如果非要找一个时间点,让哈登那近乎绝对的“球权宇宙”出现裂痕,或者说“被稀释”的迹象,那大概率得把时间轴拨回到——2019-2020赛季。没错,就是那个“龟椒组合”变“哈龟组合”的夏天。当休斯顿火箭队用保罗、两个首轮选秀权、两个选秀权互换资格,从雷霆手里换来了另一位重量级球权狂魔——拉塞尔·威斯布鲁克的时候,很多人的下巴都快掉地上了。这俩哥们儿,一个是联盟的“控球大师”,另一个是“三双机器”,都是不拿球就浑身难受的主儿,这球该怎么分?这可是个世纪难题。
当时的主教练德安东尼老爷子,顶着巨大的压力,尝试着让这对“神仙组合”共存。你以为的“剥夺球权”可能是教练大手一挥:“哈登,你的球权减半!”但实际上,事情没那么狗血,也没那么直接。更多的是一种策略上的调整和妥协。威少来了之后,火箭队的打法变得更加强调转换进攻,威少那风驰电掣的速度,简直是行走的“ATM机”(Automatic Triple-Double Machine)。为了发挥威少的特点,哈登自然要在某些时段或某些回合,让出部分球权。这不是被“剥夺”,更像是一种“战略性共享”,或者说“ *** 移交了一小块儿领土”。
数据也能说明点问题。在2018-19赛季,哈登的场均使用率高达39.6%,简直是联盟独一档的存在。而到了威少加盟的2019-20赛季,哈登的场均使用率略微下降到了36.3%。虽然这个数字依旧是联盟顶级,但比起前一个赛季,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变化了。要知道,威少那赛季的场均使用率也达到了惊人的33.9%。这意味着火箭队接近70%的进攻回合,都是由这两人中的一个来终结或发起。这简直是把“球权”两个字玩出了花,玩到了极致,也玩出了“幸福的烦恼”。
在这个赛季,火箭队还玩了一把大的,直接把中锋卡佩拉送走,彻底启动了“死亡五小”甚至“极致小球”战术。场上五个球员都能拉开空间,人人皆可投篮,人人皆可传球(理论上)。在这样的体系下,虽然哈登依然是绝对的战术核心和决策者,但威少持球冲击篮筐的画面也变得越来越多,哈登需要更多地去打无球,或者在高位策应。对于一个习惯了从后场一步步运到前场,然后指挥交通的“登哥”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改变”。这种改变,在某些极端球迷眼里,可能就变成了“核心球权被稀释”,甚至是“被剥夺”的信号。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其实也是球队为了适应新援,为了追求胜利而做出的战术演进。
当然,如果你要问哈登自己怎么看?他可能只会轻描淡写地表示:“为了球队胜利,我愿意做出任何牺牲。”但内心深处,恐怕也得经历一番挣扎和适应。毕竟,从“我是唯一的主宰”到“我们共同主宰”,这中间的心路历程,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那个赛季,火箭队季后赛第二轮不敌湖人,虽然输掉了比赛,但哈登和威少之间的磨合,也算是一段传奇的插曲。
再后来,到了2020-21赛季,随着哈登自己主动提出交易,以及他在赛季初的“消极怠工”表现,与其说是他被“剥夺球权”,不如说是他自己“放弃”了在火箭队的球权。那阵子,他在场上的表现,仿佛在说:“这球啊,你们随便玩,我累了。”所以,如果非要定一个“被剥夺球权”的时间点,那个2019-2020赛季,威斯布鲁克加盟后的变动,最贴近这个描述,但更准确的说法是“球权共享”或“球权重心转移”,而非彻底的“剥夺”。毕竟,哈登依然是那个“得球便知天下事”的男人,只是他的天下,突然多了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