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端午节的习俗有新抱手艺、贴“午时符”、扒龙船、送灾难、洗龙舟水。广州人对端午节很重视,旧俗在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四便有送节之举。
潮汕地区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为了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端午节在潮汕也称五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潮汕端午节的习俗大全赛龙舟潮汕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条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错,水流平缓,是赛龙舟的黄金水域。
潮汕“端午节”的另一主要习俗是插艾花浴(吃)药汤。这一天,各家各户门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秽”,驱瘟辟邪。另外,这一天称作“圣日”,吃药最有效。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汤”的习俗。
端午节,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活动是赛龙舟。龙舟有多种,一种是双头尖的“公鸡船”,一种是具有龙首、龙尾样子象龙的龙舟。船舷和船腹分别涂上不同颜色。绿色的俗称雄龙,红色的俗称雌龙。
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使鱼不要吃了屈原的身体,特意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往后演变为吃粽子了;赛龙舟是为了打捞屈原。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为了纪念屈原。屈原作为一名爱国诗人,眼见国家破败,又遭小人陷害,后投江自尽。当地的人民为了屈原的尸体不被江水中的鱼儿啃咬,就包了粽子丢到江中喂鱼。后来就有了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以及他的爱国精神吧。
在我国江苏、上海、浙江一带的吴国故地,一般认为端午节是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因为谗言被夫差赐死,夫差令取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来历一: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来历是纪念屈原的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作为皇室子弟自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也算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才子。
端午节发源于中国,兴盛流行于中国,然而时至今天,已经不止中国国端午节了。除中国外,还有新加坡、越南、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也过端午节。端午节这一天到来,那可是中国与世界同贺。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纪念屈原;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